花蓮太魯閣必遊景點:常春祠
長春祠中國風建築、小橋流水、娟秀的瀑布是長春祠給人的第一印象,遠遠看美如一仙境,最美的寬賞角度長春祠休息區看過去的正面景色。長春祠紀念因建造中橫公路公路時,而不幸因公殉職的226位工程人員靈位,建築於民國47年,因為建築在岩壁瀑布上,其地質容易坍塌,期間主建築被落石打中坍塌過兩次,目前看到的是第三代的建築。

搭交通巴士或是自行開車都相當方便。
目前有規畫停車場與休息區,有洗手間與小販。
停車場與休息區看到的長春祠正面全景,長春祠步道可以延伸到上面的鐘樓區,繞一圈,不過我們今天目標就是前往長春祠,來回大約20~30分鐘,路平坦好走,而且步道內通風涼爽,是一個很適合全家一起出遊的短程步道。

長春祠由來介紹,長春祠內與維基百科上是統計共226人英勇的築路人姓名,在休息區這邊是比較簡單的介紹,長春祠和紀念開路者內有詳細的內容介紹,說明開鑿公路比打仗還要更令人感到艱辛與困難。
停好車後,就往常春祠方向走,走紅色鐵橋長春橋的人行步道。

走到底就會看到下步道階梯,這一段比較陡,因為直切下去立霧溪的觀景平台,所以這一段要小心走。
下步道階梯後,可抵達一個觀景台,這邊很多人會在此與山谷或是長春橋合影,或是享受一下大自然的寧靜感。
下方的溪水清澈無比。


沿著步道走,會先抵達紀念開路者,雖然洞內的擺設簡單,但是非常莊重,兩邊的板子上面記錄著當時建築公路的辛苦,提醒大家不要忘記這些因公殉職的勇士。

這一段步道不長,雖然沿途有些濕滑,但是路還是很好走,再加上有山洞和岩壁,是很涼爽又輕鬆。
在快抵達常春祠的路途中,有一個山洞中的小瀑布,站在山洞口可以感受到山泉水衝擊的力道,而且很清涼。


不久就抵達常春祠的瀑布,這不是大型的瀑布,遠遠看感覺很雖然不大,而且水流也不湍急,但真的很有古風仙境感,而近看因為水流垂直而下的衝擊,感覺就沒那麼遠看那麼有衝擊性。


園區內有一池泉水,雖然泉水池中並沒有看到任何魚類,但是還是在這一泉池中看很久,山泉順流而下形成迷你的小瀑布,看了很癒療。

剛才有提到這一步道不只道公路道長春祠這一段,祠後有階梯,整個步道會經過太魯閣樓、鐘樓、鐘樓是步道的最高點。
還可以再爬上的步道,不過在長春祠這一段就可以俯瞰立霧溪山景。

長春祠的建築採中國古典唐代亭台樓閣風格,建築在峭壁上,分流的瀑布順流而下,泉水從石壁流下停留在水池,在轉流下形成一道飛瀑直瀉而下,長年不歇,名為「長春飛瀑」。
長春祠內有226名為路捐軀的人名。

回程在橋上拍的照片,岩壁上還有刻有「長春聽濤」四大字。
步道都可以看到許多提醒與介紹景點的告示牌,我個人非常推薦來這個景點,即使不走步道前往長春祠,在觀景台也可以看到全貌,如果想要看更清楚一點,可以帶個簡單的往遠鏡或是利用手機鏡頭,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整個長春祠美美的全景。
雖然來花蓮有很多美麗的景點、美食,但是我覺得太魯閣國家公園是來花蓮的必遊景點,簡單的跟大家介紹一下太魯閣必遊景點,並附上地圖,方便大家規劃行程。
太魯閣國家公園一日遊:長春祠、九曲洞步道、燕子口、砂卡噹步道、白楊步道(水濂洞)、九曲洞步道

訂閱我們的YouTube旅遊頻道、FB粉絲團、旅遊社團
|回首頁 | 文章分類 |
那個不是觀音洞,觀音洞那段步道部分已經封閉很久了。長春祠公車站牌附近解說牌有圖片可以自行去看一下。
謝謝告知~